減負?專為微型電動車量身定制測試標準
4月8日,C-NCAP年會上,中汽中心發布了一項足以對汽車市場造型重要影響的規程——《C-NCAP微型電動汽車專項評價規程》。簡單來說,如果將市售的各款微型電動汽車比作是學生,那么《C-NCAP微型電動汽車專項評價規程》就相當于一份降低了難度的“安全”科目考卷,那么考卷難度降低對這些應試的“學生”以及整個行業又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為何量身定制:賣得好、底子差
微型電動汽車目前極為受歡迎,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微型電動車的銷量正在逐年遞增,在2021年甚至已經占到了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近30%左右?梢哉f微型電動汽車在近幾年已經成長為一個主流的細分市場,并且依然存在成長的空間。
微型電動汽車銷量近年來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到2021年已經占據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29.8%,相比銷量最高的緊湊型車也只差1.1%的占比,且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微型電動車銷量很有可能會超過緊湊型車。
除了滿足用戶實際用車需求之外,微型電動汽車也受車身尺寸、成本等自身先天因素制約,其安全性能一直讓消費者有所顧慮。在2017至2018年間,中汽中心依據2017版EV-TEST測評規程對9款微型電動汽車(車身長度<4m)的部分三電性能及電安全性能進行了測試評價,結果表現參差不齊。2021年,中汽中心完成了多輛主流微型電動汽車的安全性能摸底測試工作,官方表示測評結果均不容樂觀。
既然已經進行了碰撞測試,為什么成績一直不發布?說直白點就是:慘不忍睹!要是成績好,都不用中汽中心發布,廠家自己就跳出來“顯擺”了。所以這次摸底測試也讓“出題”老師心里有個譜:你們這成績太差了。但“考試”成績也不能一直不不公布,畢竟市場越來越大,這么多消費者都等著看呢;此外測試成績的公布也能督促微型電動汽車進步,所以就根據微型電動汽車的特點量身制定一套測試體系。
新評價規程與現有執行的標準有何不同
先拋出結論:測試標準項目減少難度降低
1.碰撞測試項目由5項減少到3項,取消了正面50%重疊移動漸進變形壁障(MPDB)碰撞試驗和側面柱碰撞試驗(新能源汽車試驗項目)這兩項。
2.后排測試不計入成績中。
3.主動安全配置選做,做不做都行,不影響最終成績。
《C-NCAP微型電動汽車專項評價規程》的測試對象為車身長度<4m的微型純電動乘用車,測試內容主要包括碰撞安全、使用安全和續航充電三個版塊。這與我們目前在使用的《C-NCAP管理規則(2021年版)》中的測試項目稍有區別。在規程說明中有有這樣一句話:測評內容在原有C-NCAP和CCRT測評項目的基礎上進行適度凝練和簡化。言下之意就是測試標準進行了降低。
在人們最關心的碰撞安全方面,只有正面100%重疊剛性壁障碰撞試驗、可變形移動壁障側面碰撞試驗、低速后碰撞頸部保護試驗(以下簡稱“鞭打試驗”)這三項,取消了正面50%重疊移動漸進變形壁障(MPDB)碰撞試驗和側面柱碰撞試驗(新能源汽車試驗項目)這兩項。
100%重疊剛性壁障碰撞試驗
測試車輛以不低于50km/h的時速,進行正面100%面積碰撞,并在前排駕駛員和乘員位置分別放置一個男性假人,用以測量前排人員受傷害情況。在第二排(如果有)座椅一側(左右側隨機)座位上放置一個女性假人,用以采集第二排座椅乘員碰撞數據,暫不評價。如果第二排為可拆卸或移位折疊式座椅,或者不適合成人乘坐的座椅(應在用戶手冊中明確說明)則不放置假人。
評分部位為前排假人的頭部、頸部、胸部、大腿部和小腿部,每個部位最高得分分別為5分、2分、5分、2分和2分,總分為16分。根據碰撞之后假人的受傷情況以及車身結構的損毀情況來對這項測試進行打分。
可變形移動壁障側面碰撞試驗
移動臺車前端加裝可變形吸能壁障,以不低于50km/h的時速沖擊試驗車輛一側(左右隨機),在被撞擊側前排座椅位置放置一個假人,用以測量和評價被撞擊側人員受傷害情況。在撞擊側后排(如果有)座椅位置放置一個假人,用以采集該座椅乘員碰撞數據,暫不評價。
在這項試驗中,可以得到的最高分數為16分。評分部位為前排撞擊側假人頭部、胸部、腹部和骨盆,每個部位最高得分均為4分。根據碰撞后車輛受損程度以及假人的受傷程度進行評分。
同時,在這兩項碰撞測試中,對于車輛的觸電保護性能、電壓安全、電能安全、物理防護、電力系統負載端絕緣電阻、電解液泄漏、高壓自動斷開裝置、REESS(車載可充電儲能系統)的位置等電氣安全方面也一并進行檢測。此項測試與現有的測試項目標準完全相同。
低速后碰撞頸部保護試驗(以下簡稱“鞭打試驗”)
將試驗車輛駕駛員側座椅及約束系統仿照原車結構,固定安裝在移動滑車上,滑車以速度變化量為(20.0±1.0)km/h的特定加速度波形發射,模擬后碰撞過程。座椅上放置型假人,通過測量后碰撞過程中頸部受到的傷害情況,用以評價車輛駕駛員座椅頭枕對乘員頸部的保護效果。
駕駛員座椅鞭打試驗分數最高得分為5分,評分依據假人安裝的傳感器測量所得的傷害指數進行,假人測量數據包括三組,第一組為通過頭部加速度、胸部加速度計算出頸部傷害指數,該組最高得分為2分,第二組為上頸部載荷和扭矩,該組最高得分為1.5分,第三組為下頸部載荷和扭矩,該組最高得分為1.5分。該項試驗中,對于座椅靠背最大動態張角、頭枕干涉頭部空間、座椅滑軌動態位移不滿足要求的,分別給予2分、2分和5分的罰分。